“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运河两岸有哪些女子日常生活用品?

2021年10月23日 15:57:50 | 来源:南京博物院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曹植《美女篇》

  运河沿岸商贾繁盛,士商云集,带来的各色物资丰富了沿岸女子的日常生活。闺房中各色漆器陈设,精致的铜镜、梳篦、奁匣等梳妆用具,点缀如瀑秀发的金银镶嵌首饰,映衬出淑女明眸善睐、笑靥如花。心灵手巧的闺阁女子还擅长女红,一双巧手在纸上翻飞舞动,清秀雅致的剪纸和刺绣妆点了她们的美好生活。

  扬州铜器制作技艺

  扬州因境内仪征有铜矿,自唐代起就是中国重要的铸镜中心,其中“江心镜”更是名闻天下。扬州铜镜具有设计科学、工艺精湛、造型雅致的特色,其制作技艺因铸造与捶打不同而千差万别,工艺复杂,制造考究。扬州铜镜多,制作铜镜的作坊也多,至今在扬州城内,尚存有“打铜巷”,充分说明扬州铜镜制作很早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手工业。

唐 打马球菱花镜 扬州市博物馆藏

  常州梳篦制作技艺

  常州梳篦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在明代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生产的梳篦被选为宫廷贡品,享有“宫梳名篦”的美誉。常州梳篦制品主要包括梳篦和木梳两个种类,其中梳篦以毛竹、牛骨、生漆等为原料,需历经七十多道工序制成;木梳以黄杨木、石楠木为原料,整个生产过程由28道工序组成。

1915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夺得银奖的常州梳篦

清代妃嫔使用的梳篦 故宫博物院藏

常州梳篦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一门制作金银器物的传统工艺,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已形成完整的金银制作手工艺,至明清时期,珐琅、景泰蓝工艺的运用促进了金银制作的发展,使得造出的金银器物更加晶莹剔透,流光溢彩。

  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花丝镶嵌工艺是我国的千载古艺,其精致、细腻、华丽的特色代表了传统金属加工工艺与珠宝技艺的精巧结合。花丝镶嵌,是“花丝”和“镶嵌”两种金属制作工艺的合称,它选用柔韧和延展性强且色泽美观的金、银或合金,在经过淬炼,用锤、钳、剪、镊子及拔丝工具制成不同粗细的金属丝,最细者仅为头发丝的1/8。

万历皇帝孝端皇后凤冠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有点螺、雕漆、雕漆嵌玉、刻漆、平磨螺钿、彩绘等九大门类,品种齐全,技艺精巧,绚丽多彩,格调清新,极富东方神韵。在制作手法和工艺上,既具有南派漆器的隽秀精致,在产品的造型和气势上,又常见北派漆器的雄浑和厚重。

  漆器匠人在器物表面涂漆均须若干层,多的要涂上百层,使漆面具有相当的厚度,再在漆面上精心地刻画浮雕。

明 嵌螺钿《西厢记》“莺莺听琴”漆盘 南京博物院藏

清乾隆朱面黑地雕漆人物山水寿春盒 南京博物院藏

  剪刀,是闺阁女子从事女红时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运河两端的北京、杭州,这两地出产的两种剪刀——北京王麻子剪刀和杭州张小泉剪刀,人称“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张小泉传统制剪共有72道工序,其中有两项精湛独特的制作技艺历经磨练被延续下来,一是镶钢锻打技艺,造剪选用浙江龙泉的好钢镶嵌在熟铁上,经千锤百炼,制作成剪刀刃口,并用镇江泥砖磨削;二是剪刀表面的手工刻花技艺,造剪工匠在剪刀表面刻上西湖山水、飞禽走兽等纹样,栩栩如生、完美精巧。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

  王麻子剪刀锻制技艺独特,包括13道炉上工序和13道炉下冷作工序,锻打复合精湛,其中的蘸火拌“药”技艺在刀剪行业中独一无二。成品造型厚重大气,质朴自然,具有典型的北方特点,结构独特,剪切有力,可一剪多用。其刃口为熟铁贴钢,锋利异常,好使耐用,不崩不卷,易制易修。

  扬州剪纸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细腻典雅,玲珑剔透,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扬州剪纸《鹤舞云霄》

剪纸工艺美术大师张永寿在民间传授技艺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