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内河航运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样板” 这个课题通过专家评审

2021年02月01日 13:53:22 | 来源:扬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记者获悉,由扬州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的“运河文化与品质工程建设研究”项目顺利通过评审组验收。该课题由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课题组研究并形成丰富成果,锚定打造世界内河航运文化带建设的“扬州样板”,是国内首个系统开展运河文化带与长江经济带融合发展研究的专题研究,标志着江苏省、交通部高质量建设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和世界一流内河航运窗口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据悉,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点。该项工程北起自施桥船闸,南止于六圩长江口,全长5.37km,是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的先导工程。2020年初,为重点建设京杭大运河绿色航运示范区和航运特色鲜明的大运河文化带样板,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结合整治工程,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运河文化与品质工程建设研究”,形成一系列重要而又可操作的研究成果。

  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课题组专家经过大量的文献检索、田野调查、专家咨询等,形成了许多第一手资料,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建议将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总体定位为“苏北江河门户、世界航运窗口”,并实施空间布局,形成“1234”,即以一条运河为主轴,以运河文化带和长江文化带“两带”交汇,以六圩口门、六圩轮渡码头、施桥船闸为三个重要节点,恢复重建都天庙、都天庙炮台、曲江亭、钱家湾八景等四处重要景点,实现“古运河看三湾,新运河看施桥”的构想。

  “世界一流内河航运窗口需要有一流的表达形态。”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刘怀玉介绍说,为让更多的人沉浸式体验流动的运河文化,专家组建议将“江淮之心”(茱萸湾)“京杭之心”“江淮之眼”(扬州闸)、“运河之眼”(三湾)、“江河之眼”(六圩口门和瓜洲口门)等串联起来,形成多元素、多节点、多视角扬州运河文化脉络。

  “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更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刘怀玉结合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工程介绍说,作为示范项目和窗口工程,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充分结合当地原有历史和自然禀赋,推动活态传承。目前,专家组建议将六圩轮渡码头建设成“乡愁之门”,在原址恢复建设上世纪70年代码头、饭店、旅社、邮局等,新建六圩轮渡陈列室。以六圩弯道和轮渡变迁为主线,讲好六圩泥巴墙的故事,让六圩轮渡码头成为“乡愁追忆重要目的地”。与此同时,专家组建议将施桥船闸定位为船闸之门,建设施桥船闸陈列室和“苏北运河南大门”微型公园,凸显世界运河航运窗口的重要地位。

  目前,京杭运河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正在进一步规划建设世界一流内河航运窗口。“下一步,该项目将进一步发掘运河文化资源,推动品质文化项目落地,形成可复制的品质工程文化建设经验。”刘怀玉说。

  (来源:扬州发布 编辑/钱薇)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