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专家历时8年打造 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问世

2019年09月27日 13:32:38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中国运河历史之久、路线之长、工程之伟大和艰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长期以来,学界不断对运河开展研究,亦形成了一批重要的研究论著,但尚未出版过一部中国运河的通志。如今,这一空白终于被填补。历时8年,首部中国运河通志——《中国运河志》由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正式出版发行。

  9月27日,在扬州举办的“2019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暨世界运河大会”上,这部1400万字的巨著首次揭开神秘面纱。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江苏省省长吴政隆为《中国运河志》揭幕

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运河出版工程

  中国大运河联通古今,沿线有着丰富的古迹遗存,前人也为我们留下了运河治理的丰富经验及众多珍贵文献。作为“活态的遗产”,至今山东南部、江苏、浙江的运河仍是百舸争流、风景如画的“黄金水道”。

  2008年,江苏牵头启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2012年,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启动了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运河出版工程。邹逸麟、李孝聪、张廷皓、张英聘、赵世瑜、吕娟、倪玉平、李泉、王云、吴滔、张士闪等10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各文献舆图收藏单位、运河沿线城市鼎力支持,勠力同心为中国运河修书立志。

  《中国运河志》从立项、编纂到编辑出版,前后历时8年。这期间,2014年大运河成功申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热潮方兴未艾。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运河志》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化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综合认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无到有的探索 运河文化密码的打开方式

  8年来,专家团队用双脚丈量运河。“几乎运河上所有重要的点,我都去过了。” 年已七旬的李泉先生是著名的运河专家,《中国运河志·文献》和《中国运河志·大事记》的主编。这些年,他几乎走遍了大运河沿岸的城镇、村落,对每一处碑刻、每一份族谱都如获至宝。北京大学的荣休教授李孝聪承担了《中国运河志• 图志》主编工作。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布运河沿线各地;《中国运河志》总主编、《中国运河志·总述》主编邹逸麟60年前就开始考察、研究运河。回顾《中国运河志》的编纂历程,邹先生感慨万分:“这部书对整个运河研究文化贡献是很大的。”

停不下来的进行时 迎接运河研究新时代

  《中国运河志》共9卷,分别为《总述大事记》《图志》《河道工程与管理》《通运》《城镇》《社会文化》《人物》《文献》《附编》,采用方志体例、以分类叙事的方式,全面记述中国运河的河道变迁、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漕运通航、沿线重点城镇、社会文化现象、重要历史人物等。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梁勇表示,《中国运河志》和运河专题的出版工作将会一直是“进行时”,要继续发挥专家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推进运河研究,响应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时代需要,推动《中国运河志补编》《海外中国运河研究》以及面向大众、面向中小学生的运河图书出版工作,积极开发运河融媒体产品,综合、立体反映中国运河历史变迁、技术成就、社会影响。

  内河航道国际组织(IWI)主席、《中国运河志》国际顾问大卫·爱德华兹-梅表示,牵头组织国际运河专家,撷取《中国运河志》的精华,策划《中国运河志》国际版,让世界各国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运河、了解中国运河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记者/ 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 王泽坤;我苏网 李明莉)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