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运河地标!淮安这六个地方“榜上有名”!

2019年06月18日 11:06:51 | 来源:无线淮安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等部门主办的“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活动公布了40处“最美运河地标”。其中,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含清江大闸、河下古镇)、淮安清晏园、淮安总督漕运公署、盱眙第一山、大运河——淮河入海水道立交、洪泽湖大堤(含三河闸、二河闸)入选“最美运河地标”。

  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

  里运河是一条历史水流,是一部漕运史书,是一个历史舞台,是历史对现在的嘱托,是今天对未来的希冀。她像一串珍珠项链,把各种珍珠般的景致串联起来,把古今建筑遗址串联起来,把历史和现代串联起来。在里运河的“黄金水岸”段,可以尽享淮扬美食,身处里运河,心安即归处。

  淮安清晏园

  清晏园,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据《 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 留园、城南公园。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园内亭、台、楼、阁、 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淮安总督漕运公署

  总督漕运公署,又称总督漕运部院,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漕运总督的官署建筑群。

  明代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任漕运总兵官,为明代设官治漕之始。景泰二年(1451),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竑被任命为漕运总督,驻节淮安,从此文官开始理漕。其后,漕运总督一直驻扎在淮安,直到清末。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最后一任漕运总督索绰罗·恩寿裁改为江淮巡抚,与江苏巡抚分治,同归两江总督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江淮巡抚裁撤,漕运总督正式消失。明万历七年(1579),漕运总督凌云翼又将总督署迁到原淮安卫署所在地,即今漕运总督署遗址。

  盱眙第一山

  第一山,又名南山、都梁山,面临千里长淮,背倚九座秀峰,因环境幽雅,历代来都是文人学习的好地方,早在汉朝,孔子的后裔孔安国为临淮太守时,就在此创立了“崇圣书院”。1985年定名“第一山公园”。第一山又是历史文化明山,宋元以来,众多的文人墨客、翰林学士、官府政要都慕名而来,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和碑碣,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9年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淮河入海水道立交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工程全长163.5公里,河道宽750米,深约4.5米,贯穿清江浦区、淮安区和盐城市的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淮安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清乾隆年间才建成。2006年05月25日,洪泽湖大堤作为汉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据介绍,“最美运河地标”是大运河江苏记忆的现实载体,也是“一条河尽显江苏之美”的具象表现,一直以来,都发挥着生产、生活、生态等实体功能,同时也具有展现科技壮美、传承运河文化等文化功能。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