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深入认识大运河历史文化

2019年04月17日 16:54:21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经济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文化自信和文化特色、展示中华文明成就的重要系统性战略性工程。大运河文化包含丰富的内容,对处于大运河核心地段的江苏来说,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

  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精神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大运河通过其物象而塑造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精神。大运河是人工水运水利工程,是人的外在性创造,不是具有主体性思考能力和自主性精神活动的生命体。我们讲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精神”,指的是对大运河在形成过程、本体结构、功能展现、历史地位等方面所塑造的精神文化现象的归纳,其本质即是人们在创造“大运河”及其文化的历程中所逐渐形成、积淀的地域性行为智慧。具体来说,大运河的历史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人地结合与人地和谐的智慧。大运河形成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沿途的自然水体,正确处理运河水体与各自然水体交汇的关系,实现了人工工程与自然创造的有机结合、运河沿线城市空间与运河水道的有机结合。先民在运河治水过程中敬重自然,不畏艰险,不断提升人地和谐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地域文明持续发展。这种精神对江苏建设现代生态文明很有价值。

  第二,创造自我与开放包容的气质。大运河起源自江苏,包括江南运河和江淮运河,此后在国家力量的介入下,通过不同方向与全国运河水道相连通,使得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相连通,海上丝路与陆上丝路相连通,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相连通。

  第三,主体建构和网络布局的谋划。“主体”是指大运河河体。各支流的开挖、疏通逐渐形成了运河网络,将大运河的线状功能扩大为网络状动能,促进城乡之间深切互动,形成合力,协同发展;确保沿海食盐、海产等向全国各地的辐射;农业精致化程度不断加深。

  第四,重视实践和理论提升的追求。大运河的工程实施、治水管水、水上交通、水运经济、涉水城乡建设、水文化资源开发等实践成就突出。同时,运河沿岸各地也在运河治理和管理中进行理论研究与科学总结,有多部论著、地图等传世。

  第五,农工并重和商读相辅的战略。在大运河推动区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以及高品质生活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大运河沿岸地区的手工业有了显著发展,许多手工业成就享誉海内外,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当代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大运河区域高度重视物质财富向精神财富的转移,以求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养成,重视教育和文化艺术创造。

  滋养了江苏城市体系

  从历史角度而言,大运河是沿线各地的“母亲河”、持续推动地方发展的“生命河”、创造过无数奇迹的“文化河”。对处于大运河核心地段的江苏来说同样如此。

  大运河是人力工程,但也包含着人对自然河流的巧妙利用和人地共生的智慧。无论是春秋时代的江南运河、邗沟,还是后来的隋、唐、宋大运河,或元明清的京杭大运河无不如此。从江苏各地来看,“汴泗交汇”处的徐州、“南船北马”的淮安、因运河而起的扬州、进入江南运河的第一城镇江,以及“太湖名珠”无锡、“人间尽枕河”并有“人间天堂”之誉的苏州,包括“十朝都会”南京等等,这些城市在发展进程中都受到了大运河的影响。

  在现代交通方式诞生之前,大运河是沿岸主体城市的主要物流通道。大运河串起和打通了江苏大地上所有的大型水系,包括长江、淮河、太湖、洪泽湖、黄海东海以及秦淮河、泗水等,同时把江苏的大小水体以及依水而立的城乡聚落编织成网络体系。

  除了沿运河分布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淮安、宿迁、徐州之外,大运河还通过长江、淮河、通扬运河(运盐河)、盐河、浏河、胥河、破岗渎及胭脂河、秦淮河等串联起南京、泰州、南通、盐城、连云港、张家港、太仓等沿海与沿江城市,可以说,大运河滋养了江苏城市体系。

  大运河把“江苏”组织在一个全国乃至世界的更大的社会运动体系中,既展现了江苏的区域能力和地位,也开拓了江苏的文化时空和内涵。从考古学与文化遗产的角度看,近年来引起海内外关注的张家港黄泗浦遗址考古发现、太仓樊村泾元代瓷器考古发现、如东唐宋国清寺遗址考古发现等,都是大运河体系造就的文化奇迹。

  在今天,大运河本身是饮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无论是江苏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建设发展,以及世界运河名城扬州、中国运河之都淮安的建设,国家级文化工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还是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海上丝绸之路、江南水乡古镇以及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文化品牌建设等,都离不开大运河在其中的独特作用。

  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利用

  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创新方面而言,大运河文化是千年不衰的活态文化,是千里流淌的造福文化;它既是先民的生存文化,又是今人的发展文化;它促进了历史上“农业文明”时代城乡体系的形成,也能够参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体系建设。

  从当代社会发展而言,历史上的大运河功能价值在今天发生重大变化。大运河的运输功能被现代交通工具所取代,但其文化功能并未消失,一些传统的运输功能尚有复兴可能。

  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角度而言,新时代的使命和要求的产生,让大运河文化带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水平。当今的大运河文化带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富积带和传承发展带,新型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兴盛带,特色城镇特色乡村文化景观带,生态文明建设网络带。综合而言,今天的大运河文化带有条件成为中国的文化创新核心轴,也是中国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之所在。

  在讲求“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探索大运河历史文化精神,不仅为了“发思古之幽情”,还要更为广泛和深入地思考大运河历史文化精神的现代性或现代实践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其为当代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等问题。江苏是大运河文化带的起源地、核心带,这里的大运河文化带不是单线形态,而是网络形态,文化积淀极为丰富、极具活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江苏而言,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和当代先进文化构建的重要抓手。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王广禄/采访整理)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