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耕地保护屡获省级激励背后——守护80万亩良田 筑牢粮仓“耕”基

2022年11月25日 14:38:04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良田沃野绘“丰”景,图为六合艾津稻园。 通讯员 易晴辉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 摄

良田沃野绘“丰”景,图为六合艾津稻园。记者 孙敬清 摄

  11月22日,在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六合马鞍种植基地,看着一畦畦麦苗在雨水浸润下愈发嫩绿,公司负责人殷宏宝喜上眉梢:“地力好,庄稼也长得壮。”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南京的“菜篮子”“米袋子”,南京六合区现有耕地面积约80万亩,占比超过全市三分之一。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公布2022年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名单,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榜上有名。记者梳理近年来的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单位名单发现,南京六合区“身影”屡现,亮相频次领先全市。

  南京六合区耕地保护缘何屡获省级激励?连日来,记者来到六合多地进行了探访。

  矿坑变农田,迎来好收成

  11月20日一早,种植大户杨可红来到位于龙袍街道团结村土门金组的种植基地,扯下一株金黄的稻穗,剥开稻壳。看着大米颗粒饱满,杨可红咧开了嘴:“前期200多亩籼稻已经收获,亩产达到1000斤。这200多亩粳稻长势也不错,亩产可达800斤,天晴地干就能开镰。‘生地’能有这个产量,已经超出我的预期啦。”

  什么是“生地”?面对记者的疑惑,团结村党总支书记陈仕伯接过话茬:“生地就是复垦不久的耕地。”原来,杨可红的稻田曾是团结砂矿所在地,盛产建设用砂。2010年,砂矿被叫停,一个个矿坑犹如一块块疮疤裸露在外。直到2020年8月,全市矿山生态修复与工矿废弃地复垦面积单体最大的项目——团结砂矿生态修复项目成功“上马”。

  陈仕伯介绍,前后仅用4个月,一个个矿坑被填平,上面还覆盖了60厘米厚的耕植土,周边配套了池塘、泵站,新修了环形路……复垦完成后,村里一下子多出来500亩耕地。在老杨的悉心栽培下,首批小麦今年获得丰收,亩产量达到750斤,秋粮又获好收成。

  往昔露天矿坑,今日田畴绵延,这只是 南京六合区补充耕地数量“基本盘”的一个缩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标准,近年来,通过土地综合整治, 南京六合区新增耕地面积超1.4万亩,且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均不低于被占用耕地,保证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田里“长眼睛”,紧盯“红线”不放松

  11月22日一大早, 南京六合区马鞍街道河王湖村党总支书记刘春雨开着私家车沿着机耕路缓缓行驶,不时下车四处张望。

  上班期间不在岗,怎么出来“瞎溜达”?“我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基本农田保护网络信息员,隔三岔五走进田间地头看看是否存在挖塘、打井、非法建房等破坏耕地行为,这也是分内工作。”刘春雨告诉记者,全村耕地面积超1.3万亩,巡查一遍至少要花半天时间。如何让眼睛“长”在田里,紧盯耕地“红线”?他充分调动53名村民小组长的积极性,改“单兵突击”为“集团作战”,实现巡查常态化。“近年来,违法占用耕地行为在河王湖基本绝迹。同时,通过耕地质量提升项目,耕地面积稳中有增。”刘春雨说。

  在南京六合区,像刘春雨一样的信息员共有91名,基本覆盖全部涉农村(社区)。“我们发挥基层工作人员情况清、地头熟的优势,聘请他们成为基本农田保护网络信息员,签订聘用合同,年终考评,把责任压紧压实。”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六合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约定,信息员对所在村(社区)基本农田每周至少要巡检一次,发现违反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规定的情况后,要第一时间向所在镇(街道)国土资源部门报告,确保问题早发现、早纠正、早查处。

  农田成良田,粮食产量高、品质优

  距最后一片水稻收割已过去一周时间,竹镇镇烟墩社区种植大户陈玉国依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大旱之年,今年新试种的100亩宁香粳9号非但没减产,还获得了大丰收,预计亩产可达1500斤。”

  陈玉国迎来丰收年,背后离不开南京六合区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竹镇镇农业与农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南京六合北部山区的烟墩社区,地势较高,易旱难浇。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烟墩社区打造了硬质渠、新修了机耕路、维修改造了泵站……曾经村民眼中的一块块“烧饼田”,变成了连片高标准农田,并经受住了今夏连续高温的考验,“泵站一级级提水后,江水经沟渠流进田间地头,让水稻解了渴,为秋粮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守住耕地总量的同时,南京六合区还持续提升耕地质量,让农田“必须是良田”。南京六合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南京六合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田间灌排设施与道路建设等,增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4.6万亩,约占全市总量的四成。

  “打出化肥减量增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组合拳’,全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增加,地力逐年提升,确保粮食产量高,品质优。”南京六合区耕地质量保护站站长徐丽萍说。